集团

【绿色金融】以绿色金融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发布时间:2020-06-12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建设银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高度重视绿色金融工作,积极履行国有大行责任担当,为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贡献金融力量。

近年来,建设银行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努力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总行党委和董事会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稳健发展绿色金融业务,有效管控环境和社会风险,不断提升自身社会责任表现,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数说:截至2019年末,绿色贷款余额11758.02亿元,较年初增加1335.42亿元。其中,清洁交通领域6057.48亿元、清洁能源领域3134.54亿元、节能减排改造领域1363.18亿元。全行绿色贷款保持良好质量,不良贷款额和不良率保持较低水平,成为稳定全行信贷资产质量的重要因素。

绿色金融业务加力发展

建设银行积极协助中国政府履行《巴黎气候协定》承诺,应对气候变化对全社会带来的持续性挑战。董事会从战略高度重视绿色金融工作,将绿色信贷委员会调整为绿色金融委员会,进一步发挥全行绿色金融资源配置能力,为减缓气候变化贡献力量。

建设银行重点支持有利于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清洁交通、清洁能源项目,有利于提升大气、水、土壤质量的污染防治项目。严格管控高污染、高能耗行业信贷资金投入,对存在重大环境风险、环境违法违规且不能按时整改的企业不予支持。同时支持企业采用节能减排的新设备、新技术,有力促进传统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升级。继2018年首次发行绿色与可持续金融债后,2019年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为主题,在香港、卢森堡两地同步发行10亿美元、5亿欧元绿色金融债,基础资产全部为清洁交通和清洁能源项目。

利用数字科技手段,通过金融服务积极传导绿色理念。建设银行2019年离柜账务性交易量占比99.4%,较上年提高0.17个百分点;电子渠道金融交易迁移率94.77%,较上年提高2.11个百分点。

建行广东省分行

建行广东省分行2018年率先开办碳排放权质押融资,2019年进一步推出绿色e销通、绿色租融保等产品,帮助解决绿色交通出行问题。广州市公交集团通过绿色租融保购置新能源公交车,有效缓解高额购置成本带来的现金流压力,车辆投入使用还可节约34592吨标准煤/年,二氧化碳减排量198030吨/年,氮氧化物削减量1155吨/年。

 

建行福建省分行

建行福建省分行为福建省某污水处理龙头企业发行2.97亿元贷款,支持污水处理厂建设。污水处理厂的建成及提标改造,有效削减福州市水体污染物排放量,改善福州内河流水系的水质,对保护闽江水域水环境质量、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和城市生态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

建行浙江省分行

建行浙江省分行研究开发客户绿色价值评价体系,将不同金融产品和服务以“绿贝”等为单位计量体现,通过个人绿色价值评价引导客户更多使用建行绿色金融产品,促进客户绿色消费,推进绿色信贷、绿色支付、绿色出行等业务发展。

环境和社会风险管控有效

建行制定《中国建设银行绿色信贷发展战略(2016年-2021年)》后,防范环境和社会风险与加快推进绿色领域业务发展、提升社会责任自身表现共同构成绿色信贷发展战略三大任务。建行依据《中国建设银行绿色信贷发展战略》,专门印发《关于加强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的通知》,将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贯穿信贷全流程,明确贷前调查、授信审批、放款审核、贷后管理等各环节具体管理要求及差异化管理措施。

在强化信息系统建设方面,建行将客户环境和社会风险分类指标嵌入信贷流程系统,实现风险信息全流程显示。同时,将外部环保违法违规等风险信息接入内部管理系统,进一步提升风险预警管控能力。依托全面风险监控预警平台开展环境和社会风险监测,同时将环保信息纳入客户评级系统,存在不良环保记录的客户将在评级系统中强制下调评级。授信审批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

自身社会责任表现不断提升

2019年,建行绿色信贷支持项目节约标准煤3196.96万吨,较上年增加185.2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当量7233.31万吨,较上年增加307.19万吨;节水6629.9万吨,较上年增加6506.84万吨。

绿色运营取得新成效。设施改造降能耗,建行先后实施大楼空调系统改造、数据机房基础设施改造、照明系统节能改造、新风机控系统节能改造等项目,实现更加精准的大楼空调机组自控,既减少能源消耗又改善办公环境。科学办公降能耗,建行实施无纸化办公、室温精准调控、科学用电脑、科学用水、及时断电等。对需报废处理的设备交由具有电子废弃物处置资质且在政府环保局网站备案的公司,以保证电子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建行在2018年度(总部注册所在地)用能单位节能减碳目标责任考核评价获得“优秀”。

数据中心采用能源效率措施及可再生能源等措施,确保数据中心安全稳定运营及绿色节能。冬季及过渡季采用自然冷却技术,降低制冷系统能耗;冬季机房余热回收再利用,采用水源热泵技术,将机房产生的大量热源回收利用供给办公区采暖;提升冷冻水供回水温度,有效降低冷水机组能,减少碳排放量。

字体: